您现在所在位置: 完美 > 新闻中心 >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Company information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常见问题

Common Problem

全方位构建科技创新“大格局” 福建展团将亮相第二十六届高交会

发布日期:2024-10-24 21:53 浏览次数:

  五金第二十六届高交会上,福建省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省份”主题,突出体现福建近年来以成果转化为动能,加快政产学研用贯通,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推动产业“向新”与“向前”道路上所展示出的“山海蝶变”。

  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将于11月14日-1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高交会共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及央企180余家,上市公司1000余家,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2000余家,专业观众预计达50万人次。

  据了解,由福建省科技厅牵头,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工信厅等有关部门组成的福建展团将参加本届高交会。当地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携众多先进技术成果进行展览展示,成果涵盖电子信息、机械设备、医药与医疗器械、节能环保、化工新材料和食药用材及深加工等领域。福建展团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省份”主题,突出体现福建近年来以成果转化为动能,加快政产学研用贯通,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推动产业“向新”与“向前”道路上所展示出的“山海蝶变”。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福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继推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通知》等20多项科技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标居全国第三位,2023年度获国家科技奖13项,创历史新高。传统产业“向高攀登”、新兴产业“向新发力”、未来产业“向前而行”。福建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研发创新平台是资源集聚和成果产出的重要载体,“十四五”以来,福建围绕全省战略需求和重大任务,以加快构建省创新实验室为引领,优化提升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和引进了一批重大研发机构,大力提升源头创新和科研攻关能力。目前,福建全省已布局建设7家省创新实验室,建设近千个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构筑起体系化的科技创新服务矩阵。福建实施“揭榜挂帅”等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共1.2万多项,攻克了新型量子点显示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第三代CTP麒麟电池、智慧玻璃等技术成果不断涌现。福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1.4万家,企业科创主体地位快速提升。新质生产力正成为福建省经济海洋中强劲涌动的澎湃动力。

  从率先研制出全球首个千瓦级K-COB光源及光源模组,到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标位居全国第三位;从2023年度获国家科技奖项数创历史新高,到众多“福建制造”走出国门……在福建,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彰显着福建全省科技闯关破题、澎湃的“第一动力”。

  风起东南,潮涌八闽。近年来,福建省持续优化创新顶层设计,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推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等多项举措。“聚焦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重点产业,福建加快谋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福建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锚定“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目标,聚焦科技创新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中的重要原动力与关键点,进一步凝练科技发展的重大专项、重大平台、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撑。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是中国近代海洋装备工业的重要发源地。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涌现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对于高效衔接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十六届高交会福建展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高交会,众多福建制造重装亮相,充分体现了福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以及各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福建不仅在大型海洋工程船舶、海上风电装备、深海养殖装备、电动船艇等领域形成了全球细分市场优势和全产业链竞争力,还有更多的“福建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了产业链全球布局。

  据介绍,第二十六届高交会省市科技展吸引了上海、天津、广东、江西、湖北、黑龙江等众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重点城市、国际城市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百余所知名高校院所参展。各省市、高校及科研机构将携最新科技产品、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等先进生产力质态进行集中展示。专家指出,随着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水平逐步提升,创新高地引领作用持续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等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将进一步显现。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将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

  高交会经国务院批准,自199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25届,是科技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高新技术成果交流交易的桥梁,高交会是解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重要抓手,是中国科技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永文)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开眼界。全方位构建科技创新“大格局” 福建展团将亮相第二十六届高交会

13962658938